所谓经典,都是智慧之书,而不仅是知识之书。是这个民族对宇宙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与认知,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。
袁了凡原名袁黄,易学大师孔先生算他只能活53岁,膝下无子,后来经过云谷禅师指点幡然醒悟,改名 “了凡”,意思是从凡夫之中得到了脱,得大自在。从此他断恶修善改变自己的命运,活到七十多岁。
《了凡四训》揭示了改造命运的秘诀。这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,以此教戒,认识命运的真相,明辨善恶的标准,改过迁善;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告诫儿子不要被“命”字束缚手脚,命运是可以改变的,要自强不息,改造命运。
此书数百年来影响无数人:稻盛和夫、曾国藩等都将其视为人生指导,此书也被誉为 “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”和“东方励志奇书”。
乔云:
一切福田不离方寸,从善、积善不一定要体现在外善,有时候的一个发心、一念之间就有善缘。
王森诞:
内心的真善美很重要,不刻意、不要求别人能看到,认真观照自我的行为。从现在来看,了凡四训的思维方式也是很超前的。
胡修伟:
其中有个故事印象深刻:突发洪水时,下流片区的居民都在捡拾从上流流下的货物,只有他们家在救人积善,遂子孙后代富贵之基。
吴仁勇:
刚开始接触是读不懂,开始关注后,发现很多名人在读了凡四训,朋友圈里仰慕的人在读了凡四训,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项量子互缠,再次用科学证明了了凡四训是真实存在的,吸引力法则是存在的。那么先知先觉,后知后觉,不知不觉,于是开始寻找白话文,读懂了凡,用于实际生活中。
张总:
”我命由我不由天“,这”由我“首先一定要有三颗心,一是羞耻之心,二是敬畏之心,三是发勇之心。
“传统”不是“过去”,而是时空的不断延续,它存活于现在,连接着过去,同时也包蕴着未来,由于它的存在,我们可以一会儿在过去,一会儿在当下,一会儿在未来,我们可以在往复穿越中不断地丰富人生。
传统文化从纷杂历史中凝练、沉淀出的精华,一定超越国家概念,它,如同冬日的暖阳,只为唤醒,只为照耀,只为燃烧。